关于本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本会 >


1985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照片


前排左起1:邵卓远(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会长),2:梁伯琪(赵紫阳夫人),3:吕炳奎(卫生部中医局局长),4:顾英奇(卫生部副部长),5:师绣章(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会长),6:黄火青(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7:崔月梨(卫生部部长),8:习仲勋(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9:沈其震(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魏龙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专家),11:杨放之(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秘书局主任,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党组书记,局长),12:胡熙明(卫生部副部长),13:齐心(习仲勋夫人),14:王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5: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二排左起1:王绵之(北京中医学院教授),2:关幼波(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3:巫君玉(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4:王孝涛(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5:颜正华(北京中医学院教授),6:韩百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主任医师),7:赵绍琴(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8:刘志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9:贺普仁(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0:吉良晨(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1、唐由之(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主任医师),12:焦树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13:路志正(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16:刘尚德(协会第一届秘书长),17:田景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三排左起 1:刘渡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2:方药中(北京西苑医院教授),3: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4: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5:崔树德(北京市中医药老年保健研究所主任药师),6:王雪苔(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7:王友虞(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8:董建华(全国人大党委、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9:方和谦(北京朝阳医院教授),10:王永炎(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
     
四排左起 3:张敬发(北京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5:宗修英(北京友谊医院教授),6:王莒生(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7:冯理达(海军总医院副院长),8:谢宗万(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9:钮韵铎(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0:杜怀堂(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教授),11:陈绍武(中日友好医院院长、教授),12:费开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13:.李金凤(本协会保健研究院工作人员)   
 
五排左起 3:李红(本协会工作人员),4:许国荣(本协会工作人员),5:王国钧(本协会副秘书长),6:王之敏(公安部司局级干部,本协会秘书长),7:高鹤亭(北京市中医学院院长),8:吕海岩(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作家协会副主席),10:黄永茂(本协会聘用中医门诊部专家),11:杨秀娟(本协会工作人员),16:程双喜(本协会工作人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Research&Development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CARDTCM。)由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卫生部原中医局局长吕炳奎等几位老领导发起,通过卫生部上报国务院,经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于1985年6月20日在北京成立。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等中央领导出席了开幕式。199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为国家行业性一级协会。于1992年成立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现业务领导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归口管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我会旨在团结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国和世界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中国医药学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创新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是民间中医药工作者之“家”,是政府联系广大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协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协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增进政府和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联系,丰富民间中医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切实推进民间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家”建设得更健康,更美好。 


“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简称“全国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中医协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全国性的二级专业学术团体)。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 ,开展中医药新技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学术交流、成果鉴定、业务培训及推广工作,建立中医新技术协作网,加强国内外中医新技术的合作与开发,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新技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紧密团结民间、民营中医药工作者和民营中医药机构,历经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创建,到组织机构的不断完善,从“民办官助”到自筹自支自我发展的过程,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委员会的学术和组织建设得以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