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医药文化 >
苗家四季养生法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苗族共有7398035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

    苗族,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早在五、六千年以前,苗家先民蚩尤九黎和三苗等部落,即同炎帝、黄帝“逐鹿中原”,共同开发了黄河平原和大江南北,为中华文明奠下了最初的基础。在以后的岁月里,虽然被迫迁徙,进入条件恶劣的南部山区和西部高原,但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又为祖国的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开拓,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发展,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较突出的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图腾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农业文化等。在长期的实践中,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保健、防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大套完整的理念,用以指导本民族的医疗实践,从而保障民族的繁荣昌盛。这些理念表现在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生产习惯等方面,虽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但在苗家的生产、生活中却处处存在,时时可见。

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先民在辗转流离的生活经历里,在生产、生活的经验中,在与疾病作长期斗争的实践摸索后,积累了很多防病、养生的措施和方法。这些方法在历史上为苗族的发展,为苗族民族的形成,都产生过重要的作用。是苗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春、冬四季或四时,气候变化很大,如春暖、夏 热、秋凉、冬寒,对人体的影响明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老人、小孩体质较弱,抵抗力差;产妇以及大病之人,身体虚弱,不耐风寒;特别是中年人,正值向老年过渡之际,往往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抗病力渐弱,适应性日见下降。所以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养生,是人们养生的一个重 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春夏两季,天气由寒变暖,由暖转暑,按中医的说法,正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应多到室外活动,作适度的运动锻炼,“收敛神气”,“无扰于阳”,这就是“春夏养阳”。而到了秋冬季节,则应“秋冬养阴”,以达到“阴平阳秘”。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延年益寿。

   (一)春季养生要诀

春三月,为阳气初发之季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易感不适,如胃口不佳,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腹部胀满等。

1.春日气候,乍暖乍寒,切不可骤然脱去衣服,以防伤风受寒。俗称“捂三春”,或叫“沤四”。

2.如偶感身体不适,轻者可不必服药,或早起锻炼,或赏花观鱼,或外出散步,以微汗出为度。

3.如果胃口不开,畏寒肢冷,大便溏泻等,可用胡椒加猪肝煮食。也可用中药砂仁、党参、杞子、淮山等与鸡肉,或猪脚筋煮食之。

4.若原有风湿性关节炎,现旧病复发,可用北芪、党参、杞子或猪脚筋或鸡肉同煮食,而且应避免风寒,忌食生冷。

   (二)夏季养生要诀

夏季为天暑地热,人体阳气发泄季节。中医理论认为,暑为阳邪,易伤阳气;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夏季易突发中暑、中风、心脏病、腹泻等疾病。

1.避免当风熟睡和贪凉露宿。

2.适时午睡,有利于消除疲劳。但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神昏情懒,“久卧伤气”。

3.食用瓜果或冷饮时,要有节制,因过食生冷、寒滑能损伤脾胃,导致暴注下泻,大伤元气。

4.按需要服用人丹、六神丸、十滴水、藿香水等防防暑药,但不可过量。

5.若感口苦咽干,乏力泄泻,可用扁豆,北芪、党参、淮山、大枣等煮汤饮用。

6.如咳嗽痰多,失眠多梦,可用枣仁、龙牙合、大枣、党参等煮汤饮用。

7.如四肢无力、发冷、头昏时,可用大枣、党参、熟附子、北芪等同鸡肉煮后食用。

8.夏天可自制一些清凉消暑饮料,如用乌梅或金银花,洗净后加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凉饮用。

    ()秋季养生要诀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阳气收敛,时行清肃之气,燥邪易伤精液,尤其对肺脏影响很大,经夏日疏泄以后,身体渐弱,为提高身体在冬天的潜藏能力,宜进补以培其本。

1.秋季不宜过多食用煎炸燥热之物.宜食用润湿养阴之食物,如米饭、蔬菜、柑桔、生梨等类。

2.可按阴阳气血偏虚的具体情况,酌情进补。

3.秋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风寒邪气极易伤人,所以外出旅游、出差等,均应多备衣服。

4.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可选用龙眼肉、荔枝、黑枣、莲子、核桃、银耳、蹄筋等进行食补。

5.秋日宜谨慎起居,适当运动筋骨,活络气血,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可用“秋季吐纳养生法”,“清晨叩天钟法”。

6.若肺燥久咳者可用杏仁、百合、淮山、白及与冰糖同煮后常服,可用百合、淮山、党参、杏仁、蜜枣与猪肉煮汤食用。

    ()冬季养生要诀

1.初冬骤寒,朔风劲吹之际,要注意保暖,不可轻出。保暖之物要尽早备齐。

2.晨起寒冷.应进热饮以暖胃祛寒,如牛奶、豆浆、扁豆汤、红枣汤之类。若内火旺盛者,可饮用淡盐水一杯。应节制过量食用辛热之物,包括煎炒食品等,否则会出现目赤咽痛、咳嗽多痰、大便秘结等燥邪之症。

3.冬季人体皮肤处于收敛状态,正是药物进补最佳季节,需助阳润燥者,可用淮山、大枣、党参、龙眼肉与羊肉,或瘦猪肉同煮后服用。但应注意;外感发热时不可进补。